泥土中閃耀著幾抹黃色調,是黃金嗎?
材料跨界類型所使用的回收物料,常常是最為不起眼的原料
它符合各種你對廢棄物的想像,踩在腳下、灰灰黑黑賣相不佳
燃燒後的煤灰、水庫淤積的底泥
儘管無法直接使用,但在經過耐心實驗
改變質地之後,就能夠轉變為可靠的基礎材料
不是黃金,但我們對待這些原料的待遇,可不輸黃金
不論是煤灰或底泥,原始型態皆以成堆的小山出現,在一般情況下只會被視為待處理廢棄物,人們經過時,瞥也不會瞥它一眼。因此這類物料絕不擔心短缺,令人煩惱的反而是它們有太多待處理的量,想學愚公移開一座山,需要的不只是卡車,還得先幫材料想好去處。
收集到的材料,雖然不需要清洗,但在正式跨界前仍然需要進行初步篩選,使得品質均一。接著便進入此類材料的重頭戲:不斷的實驗、測試,以探索它的應用範圍。過程中不僅僅針對材料本身做測試,更會與異材質結合實驗,此時的設計師,想必覺得自己是被設計耽誤的化學博士。
為了讓回收材料跨界,它們幾乎要被分解成最小單位,以便於再次轉化為新用途。材料跨界的作品大多需要重新塑型,在模具的應用上,就顯得更加重要。每個作品的製作,都需要專屬的製程與模具。
這些材料在被重新運用以前,它們都是大量堆積靜待清理、無人聞問只求眼不見為淨,名符其實的廢棄物。它們是無法直接被使用的,唯有透過獨到的眼光與想像力轉化,才能讓材料再次質變、重生跨界。為了擴大廢棄材料的應用範圍,我們嚐試將它們與異材質結合,進行許多基礎實驗研究,希望摸清它們的底細。
觀察原物料在各種不同條件下的差異,更讓設計師們理解材料跨界充滿了無限潛力,看似廢料其實不是廢料,只是需要對的刺激因子,需要一點耐心產生化學變化。
來源:林口電廠
來源:日月潭 /大觀電廠
煤塊因生長時空地域不同,具有無一重複的礦物質比例。經過高溫燃燒後,所產生的煤灰也因此展現獨特的色澤。煤灰又分為飛灰與底灰兩種,兩者性質不同。 飛灰是由燃煤的煙囪收集的煤灰,顆粒極細。台電採用靜電吸附的方式收集飛灰。
煤塊因生長時空地域不同,具有無一重複的礦物質比例。經過高溫燃燒後,所產生的煤灰也因此展現獨特的色澤。煤灰又分為飛灰與底灰兩種,兩者性質不同。 底灰就是煤渣,是煤燃燒後從鍋爐底部收集所得,重量輕,具有極多細孔,並有吸水的特性。
底泥是因重力而沉積於水底的物質,利用上下游水位落差進行發電的水力發電廠,在集水、取水的過程中,就會因水中夾帶泥沙,造成水庫底部泥沙淤積。目前日月潭年取水量約 7 億噸,淤積量約 40 萬立方米,為了規律且有效率地清淤,以維護水庫的健康,每年則挖取約 0.5~1 萬立方米的淤泥。
點擊選購